人人學急救 急救為人人——我院胸痛中心開展心肺復蘇急救知識科普活動
心臟驟停,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。我國每年約有55萬人因心臟驟停而猝死。他們可能是加班到深夜的工程師,可能是球場上運動的陌生人,可能是你身邊的親人,同樣可能就是自己!向公眾普及規(guī)范的、正確的心肺復蘇技能和正確使用AED十分必要。
研究表明,90%以上心臟驟停發(fā)生在醫(yī)院之外,心肺復蘇術(CPR)是搶救心臟驟停最有效方法。而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分鐘。把握「黃金4分鐘」,對于提高院外心臟驟停存活率,挽救更多生命具有重要意義。
為了倡導全民參與,心血管健康聯(lián)盟、中國胸痛中心聯(lián)盟連續(xù)五年發(fā)起心肺復蘇周公益活動,每年的6月1日-6月7日是“中國心肺復蘇周”;2023年中國心肺復蘇周的主題為:關愛生命,救在身邊。6月1日上午,欽州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在醫(yī)院門診大廳開展了“中國心肺復蘇周2023”科普活動。


“一定要確定周圍環(huán)境安全,再進行搶救。”
“要注意姿勢,依靠上身力量來按壓。”
“您現(xiàn)在這個速度有點慢,再快一點。”
……
當天上午,醫(yī)院門診大廳擠滿了來“學習”心肺復蘇的群眾,為了讓更多人掌握心肺復蘇和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的使用方法,提高院外心臟驟停存活率,挽救更多生命。我院急診科、心血管內科醫(yī)護人員在門診大廳現(xiàn)場手把手教學,對每一個動作要領進行重點解讀,并耐心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。




心臟驟停時,大腦皮層耐受缺氧時間僅為4分,如果在這4分鐘內得不到有效救治,腦組織就會發(fā)生永久性損害。如果心臟驟停發(fā)生后的1分鐘內,立即實施心肺復蘇(CPR)和運用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開展急救,成功率可達90%,4分鐘內正確搶救,成功率近50%,6分鐘內救治成功率約10%,如果超過10分鐘才開始搶救,患者的生存機會渺茫。在整個心肺復蘇生命鏈中,“第一目擊者”的作用非常重要,這直接關系到患者存活率。對于我們來說,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“第一目擊者”,學習急救知識、技能很重要!



心肺復蘇的步驟

首先評估現(xiàn)場環(huán)境安全。
1.判斷意識
用雙手輕拍病人雙肩,問:“喂!你怎么了?”告知無反應。

2.呼救
來人。『搬t(yī)生!撥打急救電話!

明確指定一人撥打120,避免無人或重復撥打。如附近有除顫儀,也指定一人去領取和使用。
3.判斷是否有頸動脈搏動和呼吸
先判斷患者有無心跳,方法為觸摸患者有無頸動脈搏動;聽病人有無呼吸,耳朵貼近鼻孔感覺氣流,眼睛觀看胸部檢查是否起伏,用時5~10秒。

有,則將患者身體置于側臥,注意保暖,等待120到達。
無,則情況緊急!立即開始心肺復蘇。
4.擺正體位
救護員雙腿跪于傷病員一側,擺正傷病員體位,使其仰臥,并處于堅固平整硬質地面上或平板床上。(如果病人所處環(huán)境還有發(fā)生風險的可能或不適合搶救的地點,應盡快轉移病人至符合上述條件的地點)

5.胸外心臟按壓
兩乳頭連線中點(胸骨中下1/3處),用左手掌跟緊貼病人的胸部,兩手重疊,左手五指翹起,雙臂伸直,用上半身力量用力按壓30次(按壓頻率至少100-120次/分,按壓深度5-6cm)。

6.打開氣道
仰頭抬頜法,判斷口腔無分泌物,有無假牙。

7.人工呼吸
取平臥位置,將患者頭部轉向一側,查看并清理口腔異物,然后將患者的頭部放平,使用仰額抬頦方法使患者保持氣道通暢,捏住患者兩側的鼻孔,并打開患者的口腔,施救者嘴唇包住患者嘴巴,施救者盡力呼氣,持續(xù)約一秒鐘,看見患者胸口微微隆起即可,如此反復即可。

8.持續(xù)2分鐘的高效率的CPR(心肺復蘇術)
以心臟按壓:人工呼吸 = 30:2 的比例進行,操作5個周期。(心臟按壓開始送氣結束)

綜合評估:出現(xiàn)以下情況可停止CPR
1、CPR生效:
患者出現(xiàn)以下體征;①傷病員面色、口唇由蒼白青紫變紅潤;②恢復自主呼吸及脈搏跳動;③手足抽動,眼球活動,發(fā)出呻吟聲。
2、CPR無效:
持續(xù)超過30分鐘的CPR后,患者呼吸與脈搏沒有恢復正常,患者瞳孔散大固定。
3、找到自動體外除顫器或者專業(yè)的醫(yī)護人員趕到。
人人學急救,急救為人人!受到培訓的群眾紛紛表示受益匪淺,讓更多人參與、學會這項救命技能,實現(xiàn)全民自救互救,提升心臟急救救治成功率是我們的目的。
下一步,我院胸痛中心醫(yī)護人員將通過多種方式傳播心肺復蘇+心臟除顫技能等急救知識,提升群眾對心臟的急救意識,提高院外心臟驟停救治成功率。
核發(fā) | 吳天俊
審核 | 韋瑞文
文圖 | 周期
漫畫設計 | 班雄峻
編輯 | 周期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